当前位置: 主页 > 招生资讯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北大韦神”火爆全网,高中班主任:不希望影响到他
发布时间:2021-06-03 点击:57人查看

  高考临近一条北大老师为考生送祝福的视频爆火网络

  这名男子接受采访时手提一瓶矿泉水、两个馒头

  年纪看起来也不大

  本来以为是一个学生

  没想到是个王者他就是韦东奕 人称“韦神”

  韦东奕,现在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官网上,有其简单介绍:2014年获得了北大学士学位,2018年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2017到2019年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做博士,2019年12月之后留校担任助理教授。

  “北大扫地僧”韦东奕: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和父亲以做题为乐

  韦东奕父母均是山东建筑大学的老师,其父亲韦忠礼生前曾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还曾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

  “韦忠礼在数学领域很有建树,我们以前经常听说他们爷俩的事迹,有时候父子俩没事干了,就会打趣说,‘来,我们做道数学题’,这也成为我们同事间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几年前,韦忠礼老师去世了。”山东建筑大学一职工说。

  “我是北京大学数学系(20)10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现在是北大数学系老师,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参加高中数学联赛得了山东省第一名,还得过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之后保送北大。”近日,韦东奕手提馒头、矿泉水接受某平台采访时表示。

  “加油,欢迎来到北京大学,我也不会说别的。”衣着朴素,甚至有点不修边幅的韦东奕腼腆地这样推介北京大学。

  老师称其“似陈景润”

  韦东奕在数学方面的潜力很早就被发现。

  2008年7月2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的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16岁的山东师大附中高一男生以满分获得金牌,这个男生就是韦东奕。

  据《齐鲁晚报》当时报道,韦东奕描述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场景:来自世界各国的500多名选手坐在一个大的考场里,竞赛进行两天,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1点半,选手要在4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完成3道大题。韦东奕因6道大题全部做对而获得满分。

  入选国际奥数国家队时,韦东奕经历了层层残酷的淘汰。2007年10月中旬,全国联赛选出40人;2008年1月中旬,奥数冬令营在哈尔滨举行,两天的考试选出30人入选集训队;从3月15日至4月2日,经过前后8次大小考试后,只剩下6人入选国家队,韦东奕当时以第三名的成绩拿到国际奥数竞赛的入场券。

  上述报道还称,韦东奕被老师评价为“天分和行为都颇似陈景润”的数学才子,他对数学的痴迷显然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说,家里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书,浅显的或难懂的,上小学时,他就时常随手拿来读,读关于数学的书是他消遣的一种方式。

  小学一年级时,韦东奕读到一本名为《华罗庚数学学校》的书,从此真正喜欢上数学。韦东奕说,其实,这本书并没有特别之处,书中都是难度很大的数学题,他却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体会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

  “韦东奕之所以痴迷于数学,与其父亲有很大关系。”上述山东建筑大学职工称。

  公开信息显示,韦东奕的父亲韦忠礼出生于1963年8月16日,是浙江东阳人,经过本硕连读后于1989年在山东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韦忠礼进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的前身)工作,1993年被选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校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被选为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8年,韦东奕获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来源:齐鲁晚报

  凭借一己之力

  “碾压”清华

  北大数学系云集天才怪才,然而即使在这里,韦东奕的传说依然在继续。

  有一次习题课由韦东奕讲课,他讲完后,没听懂的大家请教授再讲一遍,而教授却微微一笑说:“不行,我也没听懂…”

  在韦东奕担任助教的某门课中,教授这样给同学们介绍到:“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2014年,韦东奕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拒绝了开出优厚条件的海外名校毅然留在了北大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只用三年半就拿到博士学位

  2019年,完成博士后工作的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教

  高中班主任:不希望影响到他

  澎湃新闻专访了韦东奕高中时的班主任、现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永华。谈及韦东奕,张永华坚信其是数学方面的天才。

  从初二年级时就开始关注韦东奕的张永华对其很是了解,“和家长一样”。不过,张永华也表达了他的担心。

  他说,“韦东奕数学方面确实天分出众,但是其情商并不高。现在关于他的视频在网上火了之后,各种评论很多,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不希望这些评论影响到他。希望公众对其少些关注,给他一个做学术研究的安静空间。”

  另外,张永华认为,韦东奕的生活能力不是很强,希望北京大学能够对其多些照顾和理解。同时,他的学术研究也需要高人指点,希望北京大学在对韦东奕的培养上,能够给予更多支持,以让他在学术研究上能有更多突破性的成果。

  高中破格录取

  张永华当年之所以关注到韦东奕,是因为韦东奕初中老师的推荐。

  韦东奕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是学校里的名人,同学们都知道他数学成绩非常好。老师们也注意到了他,其中就有老师向已经带了多届数学竞赛班的张永华推荐了他。

  “当时,我先和他接触了一下,出了几道高中的题给他做,他不仅解答很正确,而且方法也很好。”张永华跟韦东奕接触后,便去做韦东奕家长的工作,希望韦东奕能够提前跟着他学习数学竞赛知识,韦东奕父亲韦忠礼是山东建筑大学数学系的老师,双方都是“同道中人”,结果便是一拍即合。

  2007年,张永华和韦东奕已经有过近两年的接触,双方配合得也非常好,韦东奕进步很大。但是,韦东奕在参加中考时,其分数并没有达到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录取标准。

  “即便总分不高,数学方面强项明显的韦东奕依然是济南多所高中争抢的‘香饽饽’。最终,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对韦东奕破格录取,这在学校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张永华回忆说。

  在高中入学前的那个暑假,张永华就开始带着韦东奕备战数学相关竞赛。最终,还在读高一的韦东奕陆续拿到了山东省级、国家级的奖项后,又入围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之列。

  2008年7月2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的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16岁的山东师大附中高一男生以满分获得金牌,这个男生就是韦东奕。

  在2009年举办的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韦东奕再度以满分的成绩拿到了金奖。

  “连续两年参加国际竞赛都以满分拿到金奖,这在此前是从未出现过的。并且,这也证明,韦东奕并不是一个只是为了竞赛成绩而学习数学的应试人才,其在数学方面确实有很大发展潜力。”张永华称。

  当2010年韦东奕又有意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时,张永华劝退了他,“毕竟已经被北大提前录取,希望他能补一下其他学科的弱项”。

  担心其生活问题

  在高中阶段,张永华给了韦东奕充分的自由。

  “我本身就是教数学的,有时候我在台上讲着课,他突然就站起来,走上讲台把他的解题思路写下来、讲清楚。我发现,他的解题方法确实比我们惯用的好。”张永华说。

  韦东奕刚开始读大学时,并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起初,北京大学曾给我们学校反馈过,韦东奕在大学表现并没有很出彩,当时我曾有过担心。”为了能让韦东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其母亲曾在北京陪读两年,后来韦东奕在校期间拿到了不少数学方面的奖项,证明了自己,张永华的担心也打消了。

  在韦东奕大三那一年,哈佛大学曾邀请其去就读,并且承诺了为其提供翻译人员等服务,但是他本人并没有答应。

  在张永华看来,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都适合搞科研,特别是高压之下培养出来的高分生并不擅长学术研究,而韦东奕这种自小就展现出天赋的学生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型人才。

  “理科生大概率是在生活问题上能力不足,特别是学数学的人,就像我们的大脑思维可能分了好多功能区,那些数学天才大脑思维的功能区可能是相对单一的或不均衡的。”张永华早就注意到了理科生的通病,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意的引导,比如轮流当班干部、轮流做课代表等。

  但是,张永华认为,韦东奕这种数学天才在生活问题上的短板是天生的,社会需要其发挥专长,就应该对其短板给予宽容和帮助。

  张永华曾注意到一个细节:前几年,韦东奕的一个校友去北京大学进修,曾与韦东奕有过会面合影,照片中韦东奕穿的还是高中时的校服。

  “我们不能对其有偏见,也不能用常规的方式去培养他,应该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比如在科研上,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其潜力。另外,在生活问题上,北京大学可以给予其适当的照顾,这是我希望看到的。”张永华称。

  另外,张永华还希望,已经29岁的韦东奕能够在生活中多结交些朋友,“快三十的人了,也到结婚的年龄了,该处个女朋友了。”

  来源:上观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北京日报、齐鲁晚报、“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官微、新闻坊、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