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都很重视孩子的中考和高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考就代表以后能不能上好高中,高考就是能不能上一所好大学。
所以,每个父母都会尽量给孩子报一个很好的补习班,多买些练习题让孩子做,或者多给孩子补充营养,以免让孩子落后于别人。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中考一半数以上的学生将被淘汰,许多家长对这一制度了解不多。
但事实上,这对我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和家长不应该感到不公平。相反,他们更应该更积极地面对改革形势。
“一半人都上不了高中”,教育部发布政策,这对国家社会很有必要。
今年5月1日,我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表相关文章,呼吁家长和学生深刻认识不同类型教育的基本定位,但具有相同的重要作用,重点说明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这也代表了我国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
目前,大多数家长都很担心,不了解不到一半的中考录取率。但是,从国家公布的战略布局来看,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而必要的发展方向。
这个方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以说这是当前的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难道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因为选择高中而接受高等教育吗?原因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就业难的现实问题,“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层出不穷。
各个地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都有出现,这代表了我国就业难现象的严重,甚至可以说教育“内卷”现象非常严重。
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很难找到工作,不受经验的限制,即事业不匹配。但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型制造企业每年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
即使工资提高了,想用优厚的待遇和补贴条件吸引人才,也找不到工厂一直需要的技术人员。
这两个层次上的反面是如何引起的呢?如今的年轻人的观念是,薪水不是最重要的。年轻人渴望自由,对改变和挑战性的工作更感兴趣。
送货、滴滴和快递等工作在年轻人中更受欢迎。他们对每天在工厂这样封闭的房间里做重复的、刻板的机械工作不太感兴趣。
现在,在工厂这样的地方,我们很少看到年轻人勤劳的面孔。他们大多是中老年人,这说明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工厂上。
一般人认为,机械化技术的成熟可以代替大部分的体力劳动,但在一些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岗位,如技术研发、财务会计、外商投资谈判等技术项目中,体力劳动是不可或缺的。
在一些大城市里,没有户口的学生往往在初中毕业后需要回到自己户籍所在的高中。
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专学校还大量招收在职培训人员,承担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培训工作。
在统计口径中,这些人被包括在分母中。也就是说,国家对普通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大致相当的”。实际上,它既包括成人中专,也包括培训生,而不仅仅是初中毕业生。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想去外面的工厂当工人,做简单而重复的流水线作业。
现代青年不能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但却是一种顽固而难以改变的社会现象。
就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层面而言,工人就是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国家的发展不能缺少工人的劳动。
但是,具体到家庭,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长成才,做一份让自己自豪的工作,在十几岁、初三花样年华的时候,哪一个家庭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职校,去接受职业教育,被其他父母看不起?
总结:
从以上形势看,推进职业教育的趋势是无可辩驳、不可阻挡的。不过,高考报名人数短期内是不会有很大提高的。
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应对这一教育改革趋势,冷静应对只有“一半”的学生才能进入高中的局面,让孩子顺利地学到有用的知识,成为人才。
来源: 范伟生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