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招生资讯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内江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09 点击:139人查看

  随着《内江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内江市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相继印发,内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如今,内江共有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55000余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8%和90%以上,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为地方培训干部和管理人才70000余人次,为乡村培训职业农民、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0余人次。

  从政策到规模: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共同推进川南地区、成渝中部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院长聂强和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春明分享了个人探索、实践和经验,也让众多教师学生对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期望。

  长期以来,“低人一等”的偏见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考不上高中去读中职,考不上本科去读高职”的想法根深蒂固。

  针对这一误区,内江制定了《内江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完善了《内江市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类评价,首批中职教师正高职称评审筹备启动。为凸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首次单列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名师名校长评先评优等,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

  当前,内江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进一步对接市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更大规模地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1月2日,在位于内江经开区汉阳路的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来回旋转、工程车往返穿梭、工人们正有序施工,建设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0亩,总建筑面积111351.65平方米。学校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汽车维修(宝马定制班)、机械制造加工、工业机器人、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11个专业和职教对口高考班,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每年可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

  内江职院二期、川南幼专扩建、内江市高级技工校新校区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内江医科学校新校区建设获批启动……都是内江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真实写照。

  目前,全市共有3所公办高职院校,在校学生1.8万人,17所中职学校,在校学生3.7万人。高职院校开设专业48个,建成中央财政扶持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示范重点培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建成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艺术与体育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四大专业群。中职学校开设专业40个,在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学校6个。

  从教育链到产业链:

  人才供给不断优化

  近五年,职业院校毕业生累计6万名,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8%和90%以上。

  毕业生受欢迎,在于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接重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工学结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系列“组合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9月30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和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通过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管理运行机制、治理体系和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育训结合,建成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

  “目前,第一批产业学院的84名学生已进入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始了岗位课的学习。84位企业师傅成为学徒导师,一带一对学徒进行岗位实践课指导。”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表示,作为内江第一个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实训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技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为内江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只是内江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案例之一。围绕全市构建“5+5+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目标,内江动态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打造多个教授专家团队,获批省厅级科研立项74项,新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20项。重点针对东兴区打造“中国天冬之乡”和隆昌市构建幼教城,与知名企业通过开展订单班、探索新型学徒制等形式,做优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近5年,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支撑内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为地方培训干部和管理人才70000余人次,为乡村培训职业农民、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0余人次。

  从联盟到社区:

  技能型社会不断完善

  建设教育强市,核心就是要办对的教育、办好的教育、办强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谈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措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打造1个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进入“议程”。同时,要完善覆盖城乡、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开放大学转型发展和职业院校培训规模扩大,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营造终身学习环境。

  对此,川南幼专党委书记罗慧很赞同。

  今年5月,川南幼专与重庆幼专共同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前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合作协议》,就筹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发展联盟一事积极对接。

  “作为联盟成立的发起单位之一,我们将携手重庆幼专全面构建成渝两地学前教育联动发展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罗慧表示,接下来,联盟将协同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川渝地区学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共同推动成渝两地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和一体化发展。

  据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下,内江积极参与川南职业教育集团、川南高校联盟、成渝经济圈中部区域职教联盟活动,组建丝路·内江职业教育集团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学前教育联盟,为社会培养近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先后申报立项课题50余项,其中,“轿车发动机曲轴磨削自动化高效柔性单元”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在社区教育方面,内江努力构建四级社区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内江社区大学作用,推进建立县级社区学院、镇(街)社区教育学校、村(社区)社区教育中心,广泛开展对村民、城市居民继续教育。

  目前,威远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全市设立各级社区大学(学院或中心)55个;建成市民游学基地(学习体验基地)5个,开展社区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100余万,为提升全社会技能水平起到良好助推作用。(刘颖)

  来源:内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