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而中考作为学习生涯中的关键转折点,更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机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针对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陆续发布了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进行“中考分流”。
“中考”是不逊于高中的一场“分流考试”
有人认为中考“普职比”大致相当,是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进行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分流”。这意味着将来只有50%的中考生能上普通高中,另有50%的中考生将被分流到职高、技校。
虽然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中考“分流政策”的本质也是筛选人才,提前为学生的职业方向做出规划的一种手段。
但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仿佛又是“翻身”最好、最公平的机会,日后考学这条“独木桥”只会越走越难。
其实,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应用技能型的人才,这也是国家对教育改革、实行“分流”的出发点。
可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很难去面对自家孩子被“分流”,认为“分流”就是不再读书,早早地步入社会,所以面对教育政策的新变化,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可就从目前的形势来说,大学学科建设在逐渐往交叉型学科迈进,而职场上需要的也是多元化的人才,因此对于学生的考察培养方式也理应有所转变,比如为了贯彻素质教育,中考也将迎来一些“新调整”。
初中生迎来了“新调整”,中考科目或将出现一些改变
●预计22年全面实施两考合一
什么是“两考合一”呢?简单来说,就是将初中结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并后,统称为学业水平考试。
以往,部分省份要求同学两类均合格后才能进入高中,这使得部分重点高中会出现“掐尖”招生的情况。待到“两考合一”后,虽然考试内容不变但可以实现“一考多用”,掐尖招生的这种现象将得到改善,学生反而会感到轻松一点。
而且“二合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已经在四川等省份试行多年,模式已经趋于完善,所以预计于22年全面实施两考合一后想必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体育、美术、音乐分数在中考中占比增加
像体、美、音这种的课程,一般只有到了大学才被视为重点学科,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实则是小科中的小科,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
就连“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上数学”这句话,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大家开玩笑时的“梗”,但为了应对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学的侧重点。
在“美育时代”被提上日程后,部分省份已经宣布将这种边缘学科纳入中考,在总体分数占比上也会逐渐增加,有望成为重要科目。
中考将要迎来“新调整”后,学生内心却百感交集
作为主角的学生,对于日后的调整,真可谓是百感交集。
一方面,不少学科的教学侧重点将发生偏移。以往不太受重视的体、音、美,在调整后可能变成了“必修”学科。
比如云南省就率先将体育分值提升到了100分,美、音两科也由原来的10分提升到了40分。广州的体育成绩也由原来的60分提升到了70分,天津不仅提升了体育分数,还增加了几项球类运动。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以往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数语外等主科,有些学习的妙招就是“刷题”,但现在不少考试是无法通过“题海战术”解决,需要更多的创造力与感知力,这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面对中考的变化,学生们需要多努力才行
对于中考的调整,家长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家长认为多元化的“分流”确实有意义:好学校、好师资,理所应当让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去上,在将来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也有家长认为这种调整,势必会提升中考的难度,学生需要了解的科目越来越多,压力自然也抓紧凸显。
如果好学生都进入好学校了,剩下的肯定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自控能力也是比较差的,一旦去了职校,就等于孩子的前程毁了。
其实,针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和家长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
作为学生,更应该明确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提升学习效率,势必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来源:北斗星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