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招生资讯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打破狭隘偏见 职业教育“大有作为”
发布时间:2021-12-14 点击:179人查看

  在机车修理行业,一个小工只需做些简单的物理工作即可。拆卸、检查、按步修理……当然,他们的晋升空间也很局限。

  对于技工、工程师或更高级别的总工,要求就要高很多。需要他们精通电路,机车运行原理,在物理学、化学、机电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对一个修理工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例如一些进口机车的电控系统非常繁琐,需有缜密的分析思维才能拿下。纯英文的修理手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机车放在面前修理工也无从下手。

  技术型人才缺口严重

  在机车修理行工作了六年的孟师傅告诉记者,纯体力活的小工比较好招,但是高技能的技师,懂得全面、能排查故障的很难。目前,这样全方位的人才在西安非常难见。

  孟师傅希望,在大力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下,汽修行业的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多,能全方位的为车主们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许守康,现在在一家城市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前不久刚完成了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木塔寺段的安装施工。他的工作主要将工程师们画在纸上的施工图变为现实。理解设计人员意图、清楚认识工程基本情况、提供栽植技术、 排除安全隐患……大堆小而精的事情,需要他们一一处理。

  “我们工作的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尤其是能了解实况、懂得全面、可高效率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人非常受青睐”许守康说。

  当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存在岗位需求和劳动力达到供给不匹配,技术工人普遍短缺,技术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等问题。可以说,一个技术技能人才至少有2个岗位在等着他。

  并且,我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有素质有能力有技术的“工匠型”技能人才需求愈加迫切。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了调节就业结构矛盾,降低失业率,缩小收入差距,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一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迫在眉睫。

  职业教育肩负使命

  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上取得成效,但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亟待调整。如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感低,蓝领工作环境艰苦,校企合作不深入,技术型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

  汽修技工吴一帆说起了当前修理行招人面临的处境。“我们修理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大家整天都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导致年轻人很少愿意干这一行,但无论什么工作总要有人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祝战斌认为,职业院校目前还处于只有低分段学生肯来的困境,家长学生们认为,只有无法考上本科或高中的学生才会选择中高职院校,社会对职业教育缺乏认可,很多单位在选人方面仍将学历放在第一位,把职业院校的学生排除在外。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有偏见。

  可见,职业教育还需要人们的更多关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人社部也出台了关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可以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政策,提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

  国家相继出台的意见和政策,足以看出我国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

  院校培养输送能工巧匠

  近年来,陕西省全面布局新时代职教改革发展施工蓝图,不断扩大职校办学规模,加强中高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协调推进高职“双高计划”,聚焦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范中高职衔接发展,鼓励中高职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形成接续一体化。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020年,陕西省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51497人,其中,中职55109人,就业54139人,就业率98.3%;高职96838人,就业82028人,初次就业率84.7%。

  祝战斌谈到,为了培养学生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校方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

  在课程体系上完善更新,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能及时匹配市场上人才要求。不断将行业中的新技术、新内容,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行业标准规范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课程中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们的大多数课程都能够在实验室中实践学习。

  经了解,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今年淘汰了三个不适用市场需求的专业,分别为酿酒技术、动物药性和工商企业管理,又新增加了智慧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和园林技术。学校根据技术发展趋势、行业产业需求,自身定位资源条件,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迎合当下市场用人需求,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祝战斌认为,虽然近年来学校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但还存在职业学校提供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企业给予学校的优惠政策不突出,从企业引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政策不通畅问题,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将有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来源: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