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出台的中考政策表示:中考后的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需要达到5:5。
家长圈一下子炸锅了。鸡娃多年的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努力多年,还上不了高中,无缘大学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国家会出台这项新政策呢?首先国家目前想要扶持中职学校,这样的话可以推动高考的改革计划。
其次这也是另一种的方式的“因材施教”,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上高中学习,有的中职学校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以后也可以变成社会上的人才。
01 教育资源浪费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条新闻,700万的外卖员队伍里面有7万是研究生学历,21万是本科生学历。当然,我没有任何看不起从事外卖行业的意思,行业无贵贱!只要是从心里爱这个行业,而且肯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公司、客户,为自己、家人带来价值和快乐,就值得尊敬!
然而,外卖员的工作所需的技能,并非研究生所擅长的。外卖员所需要的吃苦耐劳,跟人际交往的谦卑和灵活性,高学历的人可能还真不一定容易适应。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从事这个行业的教育背景,集中在初中到高中学历。就是说,有初中到高中学历的人就拥有了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素质。那么,这21万本科生和7万研究生,多受的那几年教育,是不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和自己的时间呢?
而且,我也相信,从事外卖员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大多数只是为了解临时的燃眉之急;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转而从事适合自己学历的工作,大概率他会跳槽。而这几年的外卖工作经验,几乎又形成了一次浪费。
02 在新加坡,只有25%-30%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到大学。这在国外,不是一件新鲜事。
新加坡的教育可谓独树一帜,基本特征就是通过教育分流制度,把适合的人才在各个学习阶段分流出来。分流制度的理念,就是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曲线。让每一个学生都跟随适合他的成长途径。
在这个系统中,小升初考试的成绩前10%的学生,被认为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会进入特选课程班(既直通车),不再进行中考,六年后直接参加高考。他们在学校除了学习正常的文理科课程外,还可以选修第三语言,以及人文类、史哲类、数理类、音乐或美术类的高级课程。他们都是未来社会精英阶层的预备成员。
其余大约56%的学生进入快捷课程班,在四年中学后进行中考,其中的大约45%学生进入高中,跟之前提到的直通车并行,两年后参加高考;55%学生进入大专或中专。
其余大约32%的学生进入普通课程班或普通工艺课程班,在四年或五年中学后进行中考,其中成绩最优的10%学生进入高中,跟之前提到的直通车并行,将来升入大学;成绩次优的20%学生,进入职业高中、中专或大专,未来的培养方向是商业、工业等领域的中层管理人员;剩下的70%学生则进入技能教育系统,未来的培养方向是技术工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进入大专或中专的学生,仍然有机会和途径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学习。
而这样算下来,全部学生中只有25-30%能够上大学。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入各自的跑道,都能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而他们本身幸福感高,对待自己工作就有信心,也就更容易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出成就。
03 终身学习
这是不是说读书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只是教育在传统学校之外,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展开。
这几年,有一个词越来越热,“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的技术变迁越来越快,即便你很幸运地在进入社会初期就选择了自己愿意终身从事的行业,你也仍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跟随行业技术变迁的步伐。
更何况,如果你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转换跑道,就相当于工作技能被清零。你就更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学习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你可以去传统学校继续深造硕士或博士课程,也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在岗培训深化你的技能,还可以通过知识付费运营商获取知识,或者参加行业协会或某些专项俱乐部,等等。
大的企业也开始办自己的学校,为员工提供培训来保留及选拔高级人才。这样的企业数不胜数。在企业内部,实行阶层的跨越,成为触手可及的事情。
04 成就人的,是品质
从小时候,我们就被植入了一个固有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大约就能解释,为什么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世世代代传递着“必须以读书立足”这样的信息,宁肯在“内卷”中消耗生命,也不肯轻易放弃这个赛道。
然而现在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实现途径,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跑道。
李子柒的经历,大家都很熟悉。初中没毕业就因生活所迫出去打工,但最终成就她的是以她自己的农村生活为蓝本,创作的短视频。不仅获得了财务自由,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传到海外,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跟她有过同样经历的人很多,抓住新浪扶持短视频这个机会的人也很多,但为什么李子柒获得那么大的成功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她不怕吃苦和追求完美的品质。而这些品质,都来源于生活的磨练。
从带货一姐薇娅,口红一哥李佳琦,到功夫片大哥成龙,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没有显赫的学历,有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持续学习的品质。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最终成就人的,是自己的品质。
05 社会保障体系和减小收入差距
当然,每个人都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也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超越自己。
但努力争取跨越阶层,跟正常成长的童年,是一个平衡杆的两端。失衡了,就什么都谈不上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就证明了,失衡的平衡杆越来越多。
如此下去,终将会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作为普通百姓,唯有呼吁,让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合理地保护每一个阶层的人。
减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差距。让人们为了兴趣选择工作,而不是仅以收入作为唯一的判断。
每一个人都各得其所,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毕竟,一个平衡的状态,才是社会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