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到了高中就一塌糊涂,原因在于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成绩都非常好,但是上了高中就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数学学起来特别吃力,感觉最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想要及格都困难,更别说拿高分了。孩子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是强项,为何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呢?
一、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
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难度更大,知识量也相当大,知识的理解难度相当大,很多时候上课听没有问题,但题目就是不会做。高中数学题型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各种题型。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等。 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
有些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是不自主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忙着完成各种作业,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主动学习。久而久之,落下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一旦学生发现自己不会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状态。原本是想学好,补起遗漏的知识,可是自己又抓不准重点,找不到方向,越学越疲惫,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高中数学学习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把每天的知识都消化掌握好,不要欠账。最重要的还是要上课听讲,跟上老师的进度。认真完成作业,对于欠缺的知识要利用好课下、自习以及周末的时间来补一补。
2.掌握学习细节
学习数学需要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入思考,对每个知识点要了解全面。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训练量,练习题可以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对做错的题目需要做一个错题本,课后需要及时复习。学习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定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的,不可轻易去放弃。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吃苦的准备,既要学新知识,又要补旧知识,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高中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多动笔,多动脑,凡事要尽力,做过的题多总结,有不懂的及时问。
3.抓好数学基础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学生需要做到打好基础。一个科目的基础就像是一个房子的“地基”,影响着学子们之后的学习。在高二的时候,连高一的数学知识都没有熟知。那么,可想而知,高二的数学学起来应该比较费力气。
高中数学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数学的卷子不会有纯知识点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背后隐藏着知识点。高中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才可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加强学习。在打好基础,将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学子们应该要做到多练习。题目练习多,看见相应的题目可能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或者知道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做试卷时得“得心应手”。
高中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数学难度加大、内容增加,也可能是学生放松了学习。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只要能坚持不懈,成绩一定会提高!